:::

本校沿革

發佈時間:2022-06-27 16:13:00
人氣:325

學 校 沿 革

1.民國四年(大正四年)四月,本校奉准創立,為本鄉最早成立的公學校,稱為「車路墘公學校」。首創於車路墘西南邊之「南厝」民宅,第一年只招到男學生八人就讀,第二年為十七人,至第三年增為二十五人,其中一人為女性,此時全校學生數已達五十一人。

2.民國六年(大正六年)在現校址新建教室三間,完成隨即遷入新校舍上課,後因仁德北里與本校距離較遠,通學不便,就學意願不高,乃在地方人士的協助下,成立仁德分教場。

3.民國十年(大正十年)仁德公學校獨立,同年中州公學校亦同時成立,本校學區縮小,僅存文賢里及仁德南里上崙庄一帶。

4.民國三十年四月一日,校名第一次改名為「車路墘國民學校」

5.民國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台灣光復,由曾清溪先生負責接收本校,並擔任第一任校長,學區包括保安、二行、大甲、三甲、田厝,成功等村,民國三十五年一月,校名第二次改名為「仁德鄉第二國民學校」

6.民國三十六年一月三十一日,校名第三次改名為「仁德鄉文賢國民學校」。

7.民國四十五年在仁愛村設立牛稠分校,四十九年獨立為仁和國民學校。民國四十六年在大甲村設立大甲分校,民國四十八年獨立為大甲國民學校。民國五十三年九月二十三日開始開辦營養午餐。

8.民國五十七年八月一日,實施九年國民教育,本校校名第四次改名為「仁德鄉文賢國民小學」

9.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,因應臺南縣、市合併為臺南市,校名第五次改名為「仁德區文賢國民小學」

 

    本校位於仁德鄉南端,隔著二層行溪與高雄縣遙遙相望,為仁德鄉現有八所國小中最早創設的學校,本校學區包括保安、 三甲 、田厝村及 十三甲 之一部分,居民以農戶居多,學區中內有保安工業區,但住家不多,就讀學生甚少,又因學區處於新豐區主要河川之下游,且於入海口,加以校地低漥,每遇大雨,整個校園即成水鄉澤國,經常積水達 一公尺 之深,但經歷任校長、家長會及社區地方民意代表極力爭取校舍改建並將校地墊高,目前學校校舍均已改建成嶄新校舍,校地基地也填土墊高,改善學校長久以來淹水之苦。

 

任別

姓名

任期起迄年月

備註

第一任

曾清溪

34.12~35.5

 

第二任

林春梅

35.3~37.2

 

第三任

鄭萬丁

37.3~42.8

 

第四任

王啟聰

42.9~59.8

 

第五任

林水能

59.8~63.8

 

第六任

黃鐵澄

63.8~70.9

 

第七任

鍾添丁

70.9~82.7

 

第八任

許三佳

82.8~87.1

 

第九任

黃春長

87.2~87.7

代理校長

第十任

黃吉元

87.8~90.2

 

第十一任

林慶煌

90.2~90.7

代理校長

第十二任

范華亭

90.897.7

 

第十三任

汪忠獻

97.8~105.7

 

第十四任

蔡玉仙

105.8~至今

現任校長